首页

搜索 繁体

卫长公主 第89节(2 / 2)

&esp;&esp;刘瑶一听,满意笑了,抱住自家阿父的大腿,不吝夸奖,“阿父英明!”

&esp;&esp;然后看向刘珏,“阿珏,以后咱们出宫,阿父就管不着咱们了。”

&esp;&esp;刘珏用力点了点头,提醒道;“还有妹妹和黑黑。”

&esp;&esp;刘彻:……

&esp;&esp;总觉得在阿珏心里,他的小女儿与刘小黑地位相当。

&esp;&esp;一行人走到前院时,刘瑶看着光秃秃的门楼,好奇道:“阿父,学宫的名字叫什么?”

&esp;&esp;对于学宫,她知道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,那可是举世闻名。

&esp;&esp;刘彻望着门楼上雕刻的字,淡淡道:“春秋学宫。”

&esp;&esp;牌匾已经让工宫做了,由他亲笔题字,过两日就挂上。

&esp;&esp;刘瑶点了点头,算是记下了,学着他一样望着门楼,“阿父,我能来这个学宫玩吗?”

&esp;&esp;“你在这里确定能听懂?”刘彻调侃道,“你若是学问够好,日后别说来玩,当个夫子授学也没问题。”

&esp;&esp;刘瑶斜了他一眼,“那阿狙、东方筠、霍去病他们呢?”

&esp;&esp;阿狙是勋贵之后,东方筠是官员之子,她是想问一下这个学宫有什么入学要求。

&esp;&esp;刘彻闻言,蹙眉思索片刻,“他们啊……”

&esp;&esp;见他为难,刘瑶了解,看来阿父还是想要高标准的。

&esp;&esp;刘瑶打算以身作则,拍着胸脯道:“阿父,你放心,日后我想进春秋学宫,也会参加朝廷的考试,不会让你为难。”

&esp;&esp;刘彻愣了一下,福至心灵,欣慰地摸了摸她的头,“阿瑶说的没错,想要入学宫,考试即可,以实力见真章。”

&esp;&esp;虽然他打算大力推行科举考试,但是不代表就抛弃察举制,“举孝廉”与其并不冲突,只要是人才,无论从哪一条路来的,他都喜欢。

&esp;&esp;但是学宫这边,他想提高一下标准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七月,各郡国应试结果出来,一共选出了一百五十六人个。

&esp;&esp;十月,除了赶路途中出意外或者出事故伤亡的人,全国应试者一百四十五人汇集长安。

&esp;&esp;虽说这么多人,对于长安几十万来说,也就是一滴水的容量,况且每次陛下发布选贤令,至少会有千人赶往长安,所以长安百姓一点也不觉得惊讶。

&esp;&esp;朝中的大臣纷纷观望,他们知道陛下这次在实验新的选士方法。

&esp;&esp;对于这,主父偃、张汤等出身普通的官员自是万分支持。

&esp;&esp;他们早年为了求学、出人头地,受尽了苦头。即使有了真才实学,可没有门路,也是半生做了无用功,尤其主父偃,他早些年因为家室和性格原因,被许多人针对、嘲讽,更加理解寒门子弟求学谋出路的艰难。

&esp;&esp;有了科举,寒门子弟好歹还有一个出路,若是没有出路,寒门子弟只能等,或者放下身段和尊严,学会讨好、依附贵族或者权臣,否则就只能等朝廷什么时候再下求贤令,守候机会,自然这个机会他们也要与那些有门路、有背景的权贵子弟争抢。

&esp;&esp;刘彻见主父偃如此热心,就将命他当主考官,刘瑶听说后,去找刘彻,让他添上东方朔,表示两位主考官才能更好监督。

&esp;&esp;大汉朝第一次科举,这么重大的事情,日后青史肯定留名。

&esp;&esp;东方大姨父!她为了他的前途真是操碎了心。

&esp;&esp;东方朔嘴角抽搐地看着如同小大人叹气的刘瑶,“哦,那我谢谢阿瑶了!”

&esp;&esp;刘瑶恨铁不成钢道:“你看看主父偃,你们名字还差不多,怎么前程差这么多,长安人都知道你聪明,可是阿父想要人干活时,就想不到你。东方大姨夫!”

&esp;&esp;她两手掐腰,郑重其事地站在他面前,语重心长道:“你要反思!”

&esp;&esp;反思?

&esp;&esp;东方朔无语地看着她,反手指了指自己,“阿瑶。咱们要就事论事,‘主父偃’、‘东方朔’,没有一个字相同的。”

&esp;&esp;刘瑶小手捏着下巴,敷衍道:“念起来都一样。”

&esp;&esp;东方朔:……

&esp;&esp;念起来也不一样。

&esp;&esp;他发现,阿瑶年纪虽小,但是人与陛下一模一样的固执。

&esp;&esp;刘瑶:“东方大姨父,我说的是真的,你要严肃对待这次考试,防止有人捣乱、舞弊。”

&esp;&esp;东方朔点头:“这个我知道,我与主父偃商量过了,想了好多防止作弊的法子。”

&esp;&esp;毕竟陛下要考的东西很多,持续时间也长,而且人数众多。

&esp;&esp;刘瑶出主意,“你们可以多设计几套试题,若是泄露了,就采用其他试题……”

&esp;&esp;东方朔挑了挑眉,眸光精亮,诧异地看着面前滔滔不绝的小女孩。

&esp;&esp;看着她说的如此上头,东方朔想起陛下与他们说的事情,试探道:“阿瑶,陛下与我们商议过,若是科举考试能行,打算每年都举行。”

&esp;&esp;“每年?”刘瑶愣了一下,反问道:“阿父需要那么多人才?有那么多钱可以折腾吗?”

&esp;&esp;东方朔微微点头。

&esp;&esp;他也觉得陛下太贪心,两年一次或者三四年一次就行,主要是持续不断,成为大汉的主要选才门路,这样对大汉、对百姓都好。

&esp;&esp;东方朔含笑问道:“阿瑶觉得几年?”

&esp;&esp;刘瑶脱口而出,“三年!”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